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联系人:宋经理
手 机:13271583412
加盟电话:400-666-3412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常识
弘医堂:带上口罩后,为何总觉得口臭?是真的口臭还是口罩的原因?
因为疫情的关系
大家都戴上了口罩
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
然而
很多朋友都遇到了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
每次早上刚戴上口罩没到 1 小时
就隐隐约约感觉到
有股微(shi)醺(chou)的味道了~
一天戴至少8个小时的口罩,
那口臭味一直在脸上熏着......
吸回去,再吐出来,我的妈呀......
这酸爽差点晕过去!
没错
这是口臭,不是口罩臭
盆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戴口罩久了,
居然容易有口臭?
口臭也可能提示了某些口腔卫生问题(例如牙菌斑形成,口腔真菌感染等)或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累及口腔(例如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1
生理性口臭
平时在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不刷牙,不漱口,或者刷牙马马虎虎的人,口内食物残渣长期积存,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分解,产生一定量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发出一种腐烂的恶臭。或者食用了某些药物和洋葱,大蒜等刺激食品,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我们应该重视:
最好每8—10个小时就刷牙一次
同时也要刷舌苔
戒烟限酒 远离二手烟
避免香烟毒素对口腔和身体侵害
平时也要经常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残留物
避免残留在牙缝和牙龈中的 食物和细菌分解产生口腔异味
不要吃太烫 太辣 太咸的食物
这些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损害
2
肝火旺盛型口臭
肝火旺盛导致口臭多伴有口苦、口黏腻、脾气暴躁等,多由于饮食过好、胃肠道积热以及肝火旺, 为缓解肝火旺盛可以通过清肝降胃、清泻肝火、和降胃气,将胃肠道的气下降以及亢奋的肝火下降。于个人而言,多需要清淡饮食、晚上少吃等。如果胃肠道腹气、大便不通则需要泻热通腑,可通过揉抚、针灸等药物帮助通便,最后,肝火过旺也需提高个人修养,管住脾气。除了吃些去火的食物外,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达到去火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3
脾虚肾虚型口臭
脾胃虚弱引起的口臭,原因是脾虚者多吃一点食物容易产生饮食积滞现象,注意饮食简单清淡,晚上少吃,睡前不吃夜宵等,正如中医所说户枢不蠹、流水不服,流动的水不生腐,因此需要保持胃肠道通畅。
中医理论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的说法。
所以脾虚之人,多有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症状因此能治脾虚的穴位也多是能补气血,助消化的穴位。
脾虚可通过按摩公孙穴、中脘穴、心窝等穴位来改善脾虚的症状 :
公孙穴
用大拇指点一下再顺时针揉按2分钟,按到感觉局部有酸胀感即可停下,能改善脾虚肾弱。
中脘穴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几分钟,按到感觉局部有发热即可停下,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脾胃。
心窝
手掌按住心窝,然后顺逆时针方向各揉按30~40圈圈,到局部出现舒畅跟温暖的感觉即可,能促进胃气通畅、改善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