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联系人:宋经理
手 机:13271583412
加盟电话:400-666-3412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常识
弘医堂:秋分后,这三处绝不能“秋冻”!
“春捂秋冻” 的说法大家肯定都知道。不过, “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前提条件的,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强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秋冻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冻!
不冻头
防头痛、脑梗、感冒
和夏天湿润的风相比,秋风干燥且猛烈,所以秋天出汗时不能像夏天一样,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中医认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秋风温度低、湿度低,猛吹额头在带走大量阳气的同时还会使寒邪入侵。这可能会导致头部的血管痉挛,容易引起感冒、偏头痛、血栓脱落,甚至脑梗。
保暖建议
1、入秋后,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更不能用冷水洗头。
2、秋天出汗时不能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建议及时洗头,用毛巾擦干后,电吹风吹干头发。
3、早晚出门且风大的时候,可以带个轻薄的帽子,防止头部受风。
4、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不冻肚
防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秋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早晚温差大,早晚可以相差十多度,还有凉飕飕的风,中午二三十度,阳光还热辣辣。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身体最容易着凉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秋季胃肠道疾病多发,基本和肚脐受凉以及食用寒凉属性的食物有关。肚脐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着凉,儿童的秋季腹泻、中年人肠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来了。
保暖建议
1、穿衣服一定不要露肚脐和腰。如果衣服较短,可以穿高腰裤或者高腰裙。
2、如果需要早出或者晚归,随身带一件轻便的小开衫,以便早晚回家的路上穿。
3、南方现在还很热,大家晚上睡觉,温度再高也要在肚子上盖一条小薄被,睡衣也尽量盖住肚子。
4、如果已经受凉,家里有艾条的可以艾灸神阙穴,没艾条的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再喝点生姜红糖水。
不冻脚
防寒邪入侵、旧病复发
春捂秋冻,秋冻虽好,但是最不能受冻的就是脚了。秋到此时,早晚温差越来越大,脚离心脏的距离是最远的,如果还继续穿凉鞋,小心寒从脚下起,脚不受冻才怪。
中医认为,脚为人之根,人体的十二经脉中有六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而且,在民间也有“寒从底来”、“人老腿先老”的说法。所以脚受凉就会引起整个身体都受凉。
保暖建议
1、秋季天气干燥,穿凉鞋容易导致脚部皮肤干燥、皲裂。建议把凉鞋都收起来,或者穿上棉袜。在家的时候也别光脚踩地,特别是瓷砖地,更容易着凉。
2、晚上尽量都泡泡脚,解乏、安眠,还能祛寒。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现在开始泡脚,更有助于积攒阳气,可以在泡脚水中添加艾叶、生姜等,有助于补充体内阳气。
3、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揉揉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是养生要穴,经常按按,能降压、安眠、补肾、暖脚,强身健体。
特殊人群别秋冻
提醒大家,秋冻并不适合每个人,秋分之后,一部分人已经需要“保暖”了。
比如,患有膝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就不适宜秋冻,因为关节内部本身血供并不丰富,寒气可导致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减慢,反而易加重症状,尤其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其次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受冷空气刺激易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年龄上来说,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都不适合秋冻。
入秋三不冻,大家记住了吗?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家人哦!